Intel大使白話說(三):500字Intel處理器入門指南!

漫遊者
Dec 1, 2021

--

Hi!大家好,我是Intel校園大使林垂佑,今天我將帶領大家穿越一大堆術語和數字,幫助大家建立選Intel處理器的2個原則和3種分類,就記得這些就好!

2個重要原則:

  1. 組電腦的第一步就是選處理器,如果把電腦比作一個人,CPU就是電腦的大腦,大腦都不好,身體怎麼會好。

原則一:處理器(CPU)=電腦的大腦,選好CPU讓你上天堂。

2. 接下來就是理解效能這個詞。

原則二:效能=電腦處理事情的能力,原則就是寧可效能過剩,不要效能不足。

Intel的CPU系列(低階到高階):
Celeron、Pentium、Core i3、i5、i7、i9系列。

Celeron、Pentium直接略過,已經不敷使用,大家只需把目光集中在後面的

Core i3、i5、i7、i9系列。

接下來根據這個世紀大哉題:

我的效能需求是什麼?該怎麼選?

就可以區分成3個大分類:

(1) 低效能需求:上網、文書、看影片Intel i3之後的系列都很夠用。

(2)中高效能需求:遊戲玩家、數位創作者,選擇Intel i5、i7、i9。

像 i5–11400、i7–11700 就差不多$8000左右,就可以滿足一般玩家的需求,尤其是大學生,是我推薦的CP值首選。

(3)超頻需求:就一定要選擇可超頻的cpu。

這邊就不特別介紹超頻的意思,因為大部分人通常都不需要,但如果是高階玩家,那我推薦i7–11700K、i9–11900K,K代表可超頻,$15,000就能達到超頻的體驗,十分親民的價格。

那最後就是從19–21年,沸沸揚揚的Tiger Lake、Alder Lake系列,通常都是$20,000以上的價格,也絕對能滿足效能需求。

綜上所述,只要大家帶著2個重要原則3個大分類,就不至於在茫茫術語失行,有了這樣的基本認知,也可以更幫助大家進行進階的搜索,祝大家選處理器順順利利。

--

--

漫遊者

在一無所有的時刻,我陪你們一起成長。